犬传染性肝炎是由Ⅰ型腺病毒引起犬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败血性疾病,以出血性胃肠炎、循环障碍、肝小叶中心坏死以及肝实质和内皮细胞出现核内包涵体为特征。
犬Ⅰ型腺病毒,又称犬传染性肝炎病毒,属于腺病毒科,哺乳动物腺病毒属,双股DNA病毒。主要经消化道传染,也可垂直传播。患犬和带毒犬,通过眼泪、唾液、粪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,污染周围环境、饲料和用具等。
主要是犬和狐狸,无品种、年龄和性别差异,但多见于1岁以内的幼犬,断奶不久的幼犬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,成犬一般呈隐性感染。康复犬可获终身免疫,但病毒能在肾脏内存活,经尿可排毒达6~9个月,是健康犬感染的重要疫源。
本病潜伏期6~9天,某些最急性幼犬病初体温升高,精神高度沉郁,通常未出现其他症状便于1~2日内死亡。
多数患犬病初似急性感冒,体温升高,精神沉郁,食欲废绝,眼、鼻有少许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,但无咳嗽症状。呕吐、排果酱样粪便或血性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,齿龈上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是本病的重要症状。
不少患犬腹部膨大,胸腹腔穿刺可排除多量清凉、淡红色液体,触摸剑状软骨部位敏感疼痛。很多患犬出现蛋白尿。部分患犬一眼或两眼角膜在疾病恢复期混浊,似被淡蓝色薄膜覆盖,称为“肝炎性蓝眼”,数天后角膜转为透明。
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犬腺病毒1型或2型的高免血清,同时注重保肝和控制出血症状。保肝措施可试用肝炎灵注射液和肌苷注射液、VB6 等。因本病导致肝内凝血因子合成不足,血小板显著减少,所以使用常规止血药往往没有效果,最好及时输血或输入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与血小板,同时应用抗病毒药、抗菌药、止血药、维生素等进行治疗。
本文犬传染性肝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来自用户发布,本站仅提供存储功能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petdd.cc/archives/1829